一、简介

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,即龙年。龙起源于新石器早期,经过商周、战国时期的长期发展,到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龙的框架、要素和样式。

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神异的动物,是多种动物集合而成的动物,龙的形象基本可以归纳为“九似”:角似鹿、头似驼、眼似兔、项似蛇、腹似蜃、鳞似鱼、爪似鹰、掌似虎、耳似牛。
龙有许别名和雅称。《张果星经》云,“又有辅翼,则为真龙”,认为有翼方是真龙。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,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,一说应龙、青龙为祖龙(飞龙、黄龙、老龙)。
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叫蟠龙,这种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。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,一般把盘绕在柱子上帝的龙、装饰在梁上或天花板上的龙习惯地称为蟠龙。
龙有许别名和雅称。《张果星经》云,“又有辅翼,则为真龙”,认为有翼方是真龙。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,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,一说应龙、青龙为祖龙(飞龙、黄龙、老龙)。
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叫蟠龙,这种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。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,一般把盘绕在柱子上帝的龙、装饰在梁上或天花板上的龙习惯地称为蟠龙。

龙还有火龙、金龙、苍龙(东方青龙)、虺(龙的幼年期)、虬(没有角的小龙)、蟠螭(黄色的无角龙或雌性龙)、云螭、蛟(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)等别名。
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是中华文化的象征。在古代,龙代表着权力和尊贵、英勇和力量、智慧和神秘、避邪和吉祥。在新时代,龙是团结和和谐、创新和发展、进步和卓越的象征。
二、关于龙的古诗词
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是中华文化的象征。在古代,龙代表着权力和尊贵、英勇和力量、智慧和神秘、避邪和吉祥。在新时代,龙是团结和和谐、创新和发展、进步和卓越的象征。
二、关于龙的古诗词

二龙争战决雌雄,赤壁楼船扫地空。(唐·李白《赤壁歌送别》)
不嫌屋漏无干处,正要群龙洗甲兵。(宋·陈与义《观雨》)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拔玉龙为君死。(唐·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)
蛟龙潜匿隐苍波,且与虾蟆作混合。
等待一朝头角就,撼摇霹雳震山河。(金·完颜亮《书壁述怀》
龙行踏绛气,天半语相闻。
混沌疑初制,洪荒若失分。(唐·阎朝隐《奉和登骊山应制》)
(图片源于网络)